
鲻鱼、梭鱼肉质细嫩、味道鲜美、营养丰富,具有食物链短、生长快、适应性广、抗病力强等优点,是一种优良的养殖对象。鲻、梭鱼在人类历史上也是最早被选为海水养殖的主要对象,如我国早在400多年前就有海边挖池养鳍的记录。7世纪50,一60年代,我国沿海曾兴起“南谧北港”的鲻、梭鱼养殖热,主要是利用鱼垠、港汉。开闸纳苗,进行粗放式养殖,成本低、收效快。进人80年代后,鳃、梭鱼养殖方式逐渐转向池塘精养或与对虾、罗非鱼混养,经济效益十分明显。近十几年来,鲻、梭鱼的养殖从海水发展到淡水,鲻、梭鱼与淡水鲤科鱼类混养,能有效地利用池塘饵料,在不增加人工投饵的情况下,可使池塘鱼产量提高10%左右。20世纪70年代我国首先成功突破梭鱼人工繁殖,目前已能大量生产苗种。鲻鱼由于天然苗种不足,严重制约其人工养殖的快速发展。月前,福建省水产科研部门开展鲻鱼人工育苗研究,已取得一定成效,发展前景看好。
1.形态特征和分布
(1)鲻鱼鳍鱼又称为普通鳍。地方名有白眼、泡头、乌鳍鱼、黑鳍、乌头、大乌、齐鱼、青头等。
鲻鱼体粗壮延长,长纺锤形,头部短而圆,前部近圆筒形,后部侧扁,体高短于头长。
眼中大、白色且两眼间隔宽阔,脂眼睑特别发达,很厚,遮覆于眼上。鳃孔宽大,鳃盖膜不与颊部相连。体被弱栉鳞,头部被圆鳞。胸鳍基部及***背鳍和腹鳍基部的两侧各具一长尖腋鳞。无侧线。尾鳍叉形,叉度较大。头部及体侧背方呈青灰色,体侧下方及腹部银白色,体侧上半部有7条暗黑色纵带条纹。各鳍是浅灰色,胸鳍基部上方具有一黑色斑块。
(2)梭鱼梭鱼又名赤眼鲻,地方名有肉棍子、红眼鱼、赤眼细鲻、斋鱼等。
梭鱼体形似鲻鱼,体圆筒形,向后渐为侧扁,头部短平而宽。眼较小,脂眼睑不发达,仅存于眼的边缘,眼呈红黄色,稍带红色。体被圆鳞,胸鳍基部无腋鳞。尾鳍微凹,背部青灰色或灰揭色,两侧浅灰色,腹面白色,体侧.上方鳞片有黑色条纹。
2,地理分布
鲻、梭鱼属绷科。全世界鳍科鱼类约77种,它们大多是广温性鱼类,广泛分布于热带、亚热带、温带水域;鲻科鱼类也是广盐性鱼类,大多数是海水鱼类,但有些种类能完全适应淡水生活。目前世界上进行养殖的鳍科鱼类有鲻鱼、大头鲻、金鲻、尖舆鲻、大特鲻和梭鱼等。我国沿海约有19种鲻科鱼类,其中鲻鱼和梭鱼是我国鲻科鱼类养殖的主要种类。
梭鱼分布在远东地区。是近海鱼类,多栖息于沿海及江河咸淡水中。我国沿海均有分布,其中尤以黄海、渤海为最多。细鱼是世界.上分布最广泛的细科鱼类。我国沿海均有分布,南起南海的海南岛、北至渤海北部的丹东,尤其是内湾盐度较低的咸淡水水域数量为多。但总体上以长江口以南的东海、南海为多,素有“南鲻北梭”的称法。
海鲨水族工厂——海鲜,河鲜水产暂养设备专业生产厂家,可定做湖北移动式海鲜池和土建式海鲜池。设备功能包括:循环、增氧、过滤、控温、照明、杀菌等;适用场所包括超市海鲜池、生鲜店、酒店、酒楼、饭店、餐厅、生鲜水产市场、厨房等;业务范围包括:武汉市、黄石市、十堰市、宜昌市、襄阳市、鄂州市、荆百门市、孝感市、荆州市、黄冈市、咸宁市、随州市等;